今年以来,盘山法院紧紧围绕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部署,以执行攻坚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执行“联动化、信息化、流程化”,实现信息查询、联动出击、流程管控有效衔接,助力执行攻坚。
一、联动化让执行多轮驱动
盘山法院与公安机关联合查控效果显著,但过去的联动指向性不强,联动部门不主动,很多时候联而不动。盘山法院循着问题找措施,特别是针对被执行人难找的问题,协调与公安机关建立了查控机制,借助公安技术手段,精准查找被执行人。今年以来,盘山法院先后发布、曝光失信被执行人524例,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乘坐高铁、飞机和办理贷款、信用卡656人(次),在县域范围内形成了有效的联合惩戒体系。同时,县纪委、监察委、组织部、法院、人社局等联合发布了《关于对失信党员和公职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的意见》,县人大定期组织人大代表现场监督个案执行活动,县政法委协调加大对救助资金的投入,多轮驱动发挥了应有的效应。
二、信息化为执行插上双翼
盘山法院高度重视执行信息化建设,积极搭建执行信息平台,认真落实执行信息化要求。法院处置执行标的全部实现网络拍卖。网上拍卖周期比传统拍卖程序平均用时缩短了三分之一,充分显现了信息化便捷、高效、公开的优势。今年以来,盘山法院在淘宝网发布45例拍卖信息,日前成交11例,拍卖总额2215.66万元,紧俏标的物多为溢价成交。网络竞买干扰因素少,中间环节大大减少,竞买中还常常实现“买的少花钱,卖的多挣钱”的双赢。执行指挥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完善的单兵装备使现场连线、远程调度、坐阵指挥成为现实,执行中枢让执行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将财产信息尽收眼前。信息平台几乎能够查询被执行人所有财产线索,近60%的案件通过查询系统能够查询到财产状况。
三、流程化助执行质效双收
盘山法院进一步完善执行流程,在统一查控、统一汇总、统一实施“三统一”的基础上,重点将财产保全、执行救助纳入流程“一揽子”办理,避免了流程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加强了对执行流程的无缝隙管控,形成流程全覆盖,实现质量与效果双丰收。完善保全流程,将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全部归口执行平台管理,保全类案件以“执保”立案,便于及时发现财产线索,有些诉讼案件只要保全了财产,执行的难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不仅提高了案件保全率,强化了诉执衔接,还能够快速实现当事人的诉讼目的。有效掌控财产动向,向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办理合格率、有财产可供执行实际执结率、涉执信访案件办结率等三个不低于90%的目标要求进一步靠拢,大大提高了执行质量。
在规范救助流程上,法院在结案前设置特困申请人执行不能救助审查程序,变当事人申请救助为主动审查,确保穷尽一切执行措施后,让符合法律规定的当事人得到应有的救助。如王某与李某买卖纠纷执行案,被执行人李某长期下落不明,在穷尽措施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前,执行人员调查发现申请人王某年近80,身体状况差,生活困难。主动启动救助程序,为老人申请了5000元的司法救助金,实现了执行的双效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