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务公开 > 业务研讨
当前基层法院法官心理压力过重的原因分析
分享到:
作者:宋辉  发布时间:2016-12-06 15:47:23 打印 字号: | |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却以案件形式不断涌入法院。人民法院受案数量“爆炸式”增长,这给基层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基层法官在人少案多的司法背景下承受的工作压力已不堪重负、身心疲惫、工作热情减退、健康每况愈下、心态焦虑不安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审判职能的有效发挥。  

  一、当前基层法院法官心理压力过重的原因分析

  (一)源于审判工作层面上的压力。社会矛盾不断累积叠加,致使基层法院受案数量呈猛增之势。基层法官审判任务十分繁重,办案法官除开庭审案、制作裁判文书外,还要把关文书打印、校稿、送达、卷宗装订、移送等非审判事务性工作,工作压力前所未有。

  (二)源于当事人以及社会层面上的压力。诉讼实际是纠纷双方利益冲突与矛盾对抗的一种法律调控机制,当事人的利益诉求以及诉讼期望往往比较高,双方矛盾有时由来已久、积怨较深,致使案件纠纷难以调和。因此审判实践中的绝大多数的诉讼案件是以裁判方式结案的判决不同于调解则更多地体现国家的司法裁判权,双方难免完全接受,故“案结事难了”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输了官司的当事人不仅要上诉、申诉,还要不断上访、缠访,甚至无端地指责、谩骂、威胁和伤害法官,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受到了社会舆情的冲击,法官裁判极有可能遭到社会公众的不公正质疑及社会舆论的无情“批驳”。这些压力,是法官挥之不去的“阴影”。   

  (三)源于内部严格管理层面上的压力。各级法院历来对队伍管理建设高度重视,自上至下也出台了不少规章制度和量化考核制度,如法官行为规范、错案追究、纪律处分条例、绩效考核、竞争上岗等不同层面的管理制度,使得法官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内部压力。

  (四)源于政治待遇差、经济待遇不高等生活层面上的压力。我国法官职业保障体系建设还十分薄弱,法官职业待遇普遍较低,尤其是基层法院职位职称晋升空间过于狭窄,从而导致很多优秀法官难以得到提升。许多法官整天忙于办案,节假日也要加班加点,甚至到退休时,还是一名普通科员,最高也只能享受一个副科级待遇;有些法官的配偶多年下岗,失业及子女难以就业,再加上法官经济待遇不高,部分法官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失衡和失落感,以致出现跳槽离岗的现象。

  二、缓解基层法院法官心理压力的对策与建议

  有效缓解法官工作压力,不仅有益于法官身心健康,还有助于提升法官工作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解决。

  (一)立法完善法官职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法官法是专门调整法官职业关系的唯一的一部特别法,对法官的条件、职责、权利义务、等级、考核、奖惩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在如何保障法官职业待遇和职业安全等方面显然存在立法漏洞如今法官的职务职称晋升、级别及工资福利待遇仍混同于公务员管理模式进行,法官职业地位只停留在法律层面上,并没有从实际层面上真正从政治待遇上、工资福利地位上完全落实予以解决。应立足于我国司法实际,不仅要在立法层面上,还要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着力提升法官职业地位,包括政治待遇、工资福利、社会保险、职业安全等方面。

  (二)进一步优化审判资源,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矛盾冲突。解决“案多人少”矛盾仅靠增加法院编制并不是根本之策,而关键在于如何创新法院机制调整法院内部结构。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努力解决:一是做好本院内法官资源状况的调研,认真考量每个资源点的特点,为科学配置资源做好前期准备。二是做好各工作岗位尤其是审执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工作量、工作压力调研,以进一步掌握和了解司法工作运行规律及实情。三是坚持先急后缓优先配置原则。人力资源应向审执部门倾斜,即优先配足配强审执岗位上的办案力量,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把它投放到法院工作最需要的地方去,穷尽发挥法官资源的应然功能。

  (三)进一步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环境氛围。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法院干警的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基层法院应统筹兼顾,多开展各种不同形式并具有不同特色的法院文化活动,以司法文化活动为载体,加深干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良性互动中培养干警兴趣、陶冶司法情操、提升法官品位,让广大司法干警,尤其是办案一线的法官可在工作之余自由放松心态,发泄不良情绪,从而减轻办案法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四)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科学管理心态建设。近些年来,在如何缓解法官的心理压力上探索过各种途径,但因受诸多因素的困扰与制约,法官心态建设还十分薄弱。绝大多数基层法院还没有真正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的长效机制。笔者认为,法官心态建设关乎广大法官的身心健康,其意义与作用不言而喻。为进一步推进法官职业心态建设,法院院长必须高度重视基层法官心态建设的重要性,可根据具体情况逐步成立司法心态管理办公室,为负责全院干警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疏导以及心理压力、健康指数的测试与建议等内容。通过这种机制平台,促使司法心态建设制度化、工作机构固定性化、工作内容专业化、工作方式常态化。
责任编辑: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