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我院针对公职人员等特殊执行主体采取专项行动,共集中传唤公职被执行人35人,司法拘留3人,执行到位标的额60余万元。但在取得一定执行效果的同时也带来部分负面影响。主要有:一是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受到一定损害。对公职老赖采取的一系列执行措施,让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心和工作力度,长远来看是有利于维护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但不可避免的是“公职老赖”的曝光短期内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产生一定损害。二是对普通被执行人产生不好的示范作用,增加了执行工作的难度。公职老赖的曝光使其对部分被执行人形成不好的示范作用,如有被执行人声称“那么多公务员你们不先去执行,却来执行我”,“单位的人都不履行,我干嘛要履行”等,这增加了执行工作的难度。三是部分执行措施对公职被执行人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部分公职被执行人认为对其采取的曝光、拘留等执行措施有损其名誉,对其造成严重精神压力,影响其正常生活、工作。同时,部分公职人员称因其被曝光使其在执行公务时受到群众质疑,正常工作无法开展。
为此建议:一是加强源头管理。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公职人员涉诉经济纠纷的管理,预防和减少公职人员不正当经济活动。同时,纪检、组织等部门要督促公职人员自觉履行法院判决,避免出现拒执行为。二是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载体,引导媒体进行正面宣传,对涉公职人员执行活动从法院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度和有助于维护政府形象与公信力等正面的角度进行解读,积极打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三是分类灵活施策。针对不同公职被执行人的具体案情,灵活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争取在取得执行效果的同时尽量将对公职被执行人的影响降至最低,避免对其工作、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