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镇坐落于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中西部,面积811.09平方公里,辖区常住人口5.9万人。这里是努尔哈赤的出生之地,至今仍保留着赫图阿拉老城、清永陵等名胜古迹,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永陵人民法庭作为新宾满族自治县的5个派出法庭之一,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静静守护着这座小镇和附近榆树乡两个乡镇。
建设满乡文化特色法庭
永陵法庭的外观与镇上许多民居、办公场所一样,保留着满族建筑特征。办公楼整体呈青灰色,中式设计风格,院落旗杆上飘扬着的五星红旗与办公楼上的国徽相互映衬,既显庄严肃穆,又体现出现代司法与地域文化的巧妙结合。
法庭内办公用房及服务场所极具特色,标识清晰、功能完整,审判庭、诉讼服务中心、法官及审判辅助人员的办公室及休息区布局集中、规划合理。庭长孙锡铭介绍:“法庭集扫描立案、文书上传、庭审直播于一体,并且配备了电子签章系统,当事人当即就可领取法律文书,智慧司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切实做到了便民利民。”
扎根乡镇加强矛盾调解
小镇纠纷多为民间借贷、婚姻家庭、人身损害等传统民事案件和商事案件。永陵法庭年均收案200件左右,法庭共6名干警,他们立足乡镇实际强化调解工作,始终致力于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减少当事人诉累。
有一幅漫画真实地展示了法庭干警的日常:“你以为的法官,在法庭上威严地宣读判决书;实际上的法官,满头是汗地奔波于乡野山路间,在农户家中送达,在调解室细致耐心地劝导......”
当事人和家属将锦旗送到永陵法庭吕锦法官手中。
永陵法庭干警平均年龄只有33岁,女法官吕锦和法官助理袁新月都是未婚女性,却在日复一日的矛盾化解中,磨炼成为家事纠纷的调解高手。她们轻松与大爷大妈们打成一片,互生共鸣和信任。法庭年均调解率67.67%,一审服判息诉率达到77%以上。
永陵法庭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参与构建乡镇综治办、司法所、公安派出所、社区、村委会等部门参加的矛盾化解大格局;将各村、社区作为便民诉讼的前沿阵地,指导调解员就近、就地化解简易纠纷,对必须通过诉讼解决的争议引导群众诉讼和协助法官收取材料;强化与司法所、派出所、民政办等基层单位的协作与对接,及时提出司法建议,贡献司法智慧,促进诉前调解向简单易懂、符合乡村实际的方向发展。
坚持不懈服务乡村振兴
永陵法庭积极融入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发展。
永陵镇境内有赫图阿拉城、清永陵等历史名胜古迹,又有参仙谷等“网红”景点,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
2017年,永陵法庭挂牌旅游法庭。在挂牌至今的5年时间,仅接到2起旅游纠纷案件。这与法庭对景区开展的常态化法律服务是分不开的。法庭干警与景区工作人员建立了日常联络机制,定期向景区作法治宣传,对易引起旅游侵权和纠纷的关键环节,包括景区安全建设加强风险提示提醒,服务当地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十一黄金周”“国家旅游日”等特殊时段,法庭干警还在景区拍摄制作法律知识解读短片,被省、市法院微信公众号发布,在普法的同时又推广了景点,为辖区旅游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永陵法庭干警在赫图阿拉城游客中心为旅游客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便民举措中,永陵法庭在保持下乡办案、巡回审判的同时,将立案服务下沉至村屯,积极推广网上立案、特困群体上门立案累计50余次。
干警们深入当地机关和社区、村屯,围绕辖区内种殖养殖回收合同、借款合同、承包合同、家事等方面开展普法宣传和互动交流。法庭员额法官兼任辖区内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在学生返校报到时进行普法宣传教育,辖区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日益提高。
下一步,永陵法庭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扎根乡镇,建好司法服务的特色法庭,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