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记者
曹音
对外讲好中国法治、中国法院、中国法官故事
自2010年入职中国日报以来,对外讲好中国法治、中国法院、中国法官故事便是我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然。
十年来,我见证了人民法院全面推进司法改革、构建以人民为中心司法服务体系新格局,书写了守正创新的“法院故事”;同时,我也对话了裁判背后、法庭之上的法官和当事人,记录了捍卫公平正义的“法律人”的故事。
这十年,矛盾纠纷数量庞大,司法需求变得多元,人民法院通过“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给出了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这十年,科技赋能智慧法院建设,线上全流程办案“大显身手”,使得疫情期间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司法脚步从未停歇;这十年,人民法院坚持实事求是,依法纠正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张玉环案等重大刑事冤错案件,提高国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标准,铸牢法律底线,让公平正义永不缺席;这十年,互联网法院、金融法院、知识产权法院等专门法院的布局逐渐清晰,审判专业化水平的进程加速前进;这十年,世界环境司法大会在昆明召开,两位中国法官首次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法官,中国法院在国际司法交流合作中播下一颗颗种子,成为中国法治声音对外传播的生动范例。
作为记者,参与其中,是职业使然。同时,也显示出人民法院正以更加公开自信的姿态发布信息、接受媒体监督。
相比国内其他媒体,中国日报作为国家英文全媒体平台具有特殊性,但幸运的是,最高法院对外宣工作高度重视,让我不仅能有幸参与报道国际商事法庭、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设立,以及人民法院重大司法交流活动;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有机会见证国内重大要案的审判过程和司法解释发布,这对世界了解中国法治变化,进而求同存异、协同发展十分重要。
除了院领导的重视和关怀,最高法院新闻局也对我报工作十分关心,在做好例行新闻发布会的同时,还在重大活动前主动与媒体联络,了解媒体需求,共同策划,让报道更加立体、多元,也能更好地体现各家媒体个性特长。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继续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与帮助,让中国日报对外传播的窗口可以开得更大,传递更强中国司法之声,讲述更多中国法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