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官”是当地村民对这位在基层法庭工作了30多年老法官的称呼。
2022年,张敬唐调任盘山县人民法院吴家人民法庭庭长,2年时间里,他见证了吴家法庭从条件艰苦到环境改善、从基础设施简陋到智慧法庭建设、从被帮扶对象成为辽宁省首批“五化”、示范法庭的一系列变化。
现在开庭”
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敲响,张敬唐法官身穿法袍端坐在审判席上,同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审判工作。在乡村派出法庭,看似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鸡毛蒜皮的“琐事”,但案件的背后却关系着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怎么判决能让双方都满意、怎么调解能让双方都息诉,怎么兼顾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村民的一桩桩小事无时无刻不牵挂在他的心上。
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处于司法为民的最前线,也处在化解群众纠纷的第一线,被称作村民们“家门口的法院”,法庭大多受理的是劳务合同、民间借贷、土地承包纠纷、婚姻家庭继承纠纷等案件,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案,背后处处牵动着百姓的民心。
“家里事儿不上心,孩子上学被欺负,你在家都干什么了?”
“你长期在外打工,这些年我一个人干家里农活儿已经够难得了,你妈平时还要数落我……这个家我过不下去了。”
这是发生在一对外出打工农村夫妻离婚纠纷案的一幕,庭审中,双方互相指责,情绪剑拔弩张。凭借着多年的婚姻家事审判经验,张敬唐法官判断夫妻双方没有达到感情破裂的程度,两人结婚多年,丈夫外出打工,妻子则在家务农,婚后育有一子上中学,两人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丈夫常年外出打工,一些生活上的琐事逐渐对两人的感情产生了影响。
庭后在与双方交流时,他发现二人都非常疼爱孩子,矛盾起源也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找到这个“突破口”后,张敬唐法官便把孩子从学校接来,在法庭的调解室里,主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长会”。
回顾过去结婚前白手起家的情景到现在住在干净整洁的回迁楼,从婚后甜蜜的二人到现在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谈美好、谈收获、谈体验,过往的时光及三口之家温馨的场景一幕幕在记忆中浮现,两人发现过去的美好时光都应该被珍惜,经历过的苦难会使这个家庭更加美满幸福。
“家人一条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张敬唐法官说到,最终二人撤诉,一家三口开心地走出了法庭……像这样尽释前嫌息诉止纷场景,在吴家法庭每天都在发生着。
“事事牵动人心,件件关乎百姓”
三十载的乡村法庭生活使张敬唐深知农村生活的酸甜苦辣,三十载的乡村法官生涯使张敬唐体会农民的冷暖疾苦,作为一名不见经传的共产党员、一名寂寂无闻的乡村法官,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民是最讲道理的,也是最讲感情的,用行动获得乡亲们信任,用真诚与农民打交道,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他的职业生涯深深地根治在这片乡村热土上,岁月如歌,如今依旧可以看见他满怀梦想奔走在广袤的乡野田间大地上。